在無棣縣信陽鄉郭萊儀村西南,有一座古墓,相傳墓主人是魏王豹,所以又稱“魏王豹墓”,民間俗稱臺子坡。但因為該墓尚未發掘,所以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為魏王豹,故以附近村名命名為“郭萊儀古墓”。1987年,該墓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。
相信前一陣子看過《楚漢傳奇》的讀者都會對魏王豹有一定的印象。據史書記載,魏王豹是戰國時魏國貴族。陳勝起義時立其兄咎為魏王。秦將章邯攻魏,咎敗死。項大封諸侯時,封豹為西魏王于河東,都平陽。漢王還定三秦,魏王豹以國屬焉。后豹以探望老母為由回鄉,與楚約和,反叛漢王。八月,韓信攻打豹,平定魏地。
3月11日,記者一行來到了信陽鄉郭萊儀村實地探訪,在魏王豹墓旁,與當地鄉民聊起郭萊儀墓的那些事兒。該墓呈臺狀,上面立著很多當地人送來的石碑,燃起的香火,還有不少人前來祭拜。據當地人介紹墓地占地2750平方米,高6米。每年的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三天,這里都會有盛大的廟會,在這期間,常有鄉民來此祭奠。
提起魏王豹及魏王豹墓,很多信陽人都會就英雄、古墓等講出許多故事,古墓之古風古韻也在村民口耳相傳的這些故事中傳承下來。
魏王豹墓又稱郭萊儀古墓,當地村民都俗稱它為“臺子坡”。據民國時期《無棣縣志》記載:相傳楚漢之爭時期,韓信由燕國攻打齊國時,曾在這里與魏王豹大戰三百回合。豹在解下盔甲休息時,患病猝死。韓信敬佩他的勇猛,命令漢軍將士們撮土筑墳安葬了他。而當地老百姓口中流傳的版本更加具體生動:傳說當時韓信“信陽城屯兵百萬,靴腳踢長安”,魏王豹和韓信是親姑表兄弟,當性情仁義的魏王豹去迎戰韓信時,他顧及姑表兄弟的情分很是為難。當他來到信陽后,就與韓信秘密商議,在李良村與湯辛村之間假打一場?僧敃r韓信并未守約,他在約好的地點擺下迷魂陣,誘使豹的軍隊進入了埋伏圈。雙方戰得難解難分,魏王豹雖勇猛驍戰,但最終由于韓信有備而來,豹軍大敗,魏王豹也血戰而亡。 此時韓信面對魏王豹的尸體,也是百感交集,畢竟他為了這場戰爭犧牲掉了兄弟親情。念及此,他決定厚葬魏王豹,地點就定在了今郭萊儀村的西邊。他先命將士們挖了一個大坑,在坑底部打上木樁,將棺木吊放在木樁上,又命令將士們一人捧一捧土,撒放于棺木之上“撮土筑墳”。最終形成了一個周長約5里的圓形墓地,如小山一般。
古墓雖經兩千年的風雨侵蝕,至解放初期還高達8米,底周長數百米。只是在農業合作社時期曾在墓旁建窯取土燒磚達3年之久,這使古墓減損大半。墓前原有青磚小廟一座,墓身周邊雜草叢生,荊棘遍地,方圓百里群眾逢年過節來此燒香進拜,祈求消災、祛病。相傳,只要當地鄉民有為難之事,只要心懷虔誠,至古墓西南一古樹墩上敲三下,再沿古墓正轉三圈,反轉三圈,然后回到樹墩處等候,少時,必有所應。以前的鄉民如有婚喪嫁娶之事需要大擺筵席,往往需要很多的桌椅。這時候,鄉民們便會來到古墓祈求,便會得到很多的桌椅以供擺席之用,解決燃眉之急。席罷,他們再用同樣的方法正轉反轉,桌椅便又會自動消失,以供后人使用。據傳,后有貪心之人,不講信用,所借物品不還,得罪神靈,從此便不再靈驗。
時光如流水逝去,魏王豹仁義勇猛的精神也如流水般滲透在后人的心目中,沉淀為一筆寶貴的人文遺產。世人敬仰曾經的英雄,時常在古墓前憑吊懷古。明嘉靖進士楊巍,其《秋日登無棣古城呈谷司馬》詩云:草色蕭然遍野城,高秋登眺雍門情。魏豹墳邊四履盡,淮陰壘外九河平。古今俯仰元超忽,底事猶耽世上名。英雄長眠古墓,千年古墓歷經千年滄桑,也贏得了千年尊敬。


[錯誤報告]
[收藏]
[打印]
[關閉] [返回頂部] 瀏覽次數:0